志愿服务大集进社区 做接地气的烟火民生

2022-09-27 09:11:15   来源:   作者:
图片
图片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买的裤子腰有点大,需要改一改”;“剪子有点钝,想要磨一磨”;“眼镜腿断了,还能修一修”……无论是新建小区,还是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居民在附近越来越难寻觅那些不起眼的便民服务摊点,生活也因此面临诸多不便。对此,济阳街道城里社区启动“守望城里”志愿服务大集项目,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便民服务触手可及。

弥补老城短板 启动服务项目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清华园小区,走进小区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便民理发、磨剪子菜刀、缝补衣服、测量血压、手机贴膜、修理眼镜、健康咨询每个摊位前都聚集着等候服务的居民。

城里社区副书记卢燕介绍,从2017年起,老城片区经历过三次拆迁,辖区很多老旧家属院、商铺被拆除,目前还留有38处老旧小区、家属院,居民1万余人。为弥补老旧小区基础服务不足的“短板”,形成邻里互助的良好氛围,2021年年初,社区决定启动“守望城里”志愿服务大集项目,让社区的服务直达居民家门口。

“守望城里”志愿服务大集项目究竟要提供哪些服务,社区都有哪些人才资源,这在当时成为城里社区工作人员一直思考的问题。为了掌握情况,调动辖区居民的积极性,2021年3月份,城里社区发出招募令,招募有爱心、有特长的热心党员、志愿者以及爱心商家。一时间,不少热心市民、爱心商家报名,用实际行动支持志愿服务大集项目。

“我们结合群众实际需要和报名情况,最终确定了大集的服务项目,即理发、衣物缝补、眼镜清洗、手机贴膜、测量血压、磨剪子菜刀6项常规性项目,以及健康知识咨询、教育咨询等非常规性项目。这些志愿者则包括辖区的热心居民、社区工作者、爱心商家,服务周期则是一月一期。”城里社区工作者王梦瑶介绍说,

待服务项目、志愿人员、服务物资、服务周期全部确定和到位后,2021年3月5日,“守望城里”志愿服务大集项目正式启动。活动现场,“志愿服务大集”的每个“摊位”前都围满了前来“赶集”的居民群众。志愿者们各显其能,用心、贴心、耐心的服务,让每一个参与者的脸上洋溢起满意的笑容。

“我们可以看到在现场最受欢迎的是磨剪子镪菜刀的这位大爷,他免费为居民磨剪子、磨刀一年多时间,每次活动一开始,居民们就带着家里的菜刀、剪刀来到现场排起队,从大家满意的笑容上,就能看出大爷为大家解决了燃眉之急。”社区工作人员刘洁说。

居民王女士称,自己最喜欢的是衣服缝补这项服务,大人小孩的衣服总有些地方需要缝缝补补,老年人骑车去新城又不安全,自己修补又办不了。送上门的缝补服务则解决了我们这项难题,社区考虑的真是太全面了。

创新工作方法

增加受益人群

看到志愿服务这么受大家欢迎,城里社区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对项目的未来充满信心。一年来,他们13次走进各小区、家属院,让近2000名居民群众享受到“家门口式”便民利民的公益服务外,还总结了不少防拥挤、最大化覆盖、引导志愿者参与等经验。

“每次磨剪子磨刀摊位人群太多,也考虑到大爷76岁的高龄。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我们在每次大集开始前打印出一些粉红色的票据,并标注顺序,一张票据仅限磨一把剪子、一把菜刀,居民凭票据依次享受服务。这样一来,摊位前拥挤的情况就迎刃而解了。”王梦瑶介绍说。

城里社区工作者许云霞表示,社区每次启动服务大集选点也是个难题,老旧小区分散,为了扩大覆盖面,服务更多的居民,社区往往会选择不影响交通、辐射小区多、道路内侧某些显眼的位置,这样来往的居民便会注意到服务的存在,前来“赶集”。

卢燕表示,社区在每年“十大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门前五包”星级商户评选中,都会优先考虑参与志愿服务的个人和商家,以此鼓励、引导有爱心、有服务他人意愿的党员、居民、商户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此外,近年来,济阳街道城里社区还积极探索创新其它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各类志愿者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整合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志愿者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等服务资源,成立了“678党员驿站”、“秋实”文艺队、老街坊志愿服务队、蒲公英宣讲队,满足群众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需求,有效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小集市,大力量。一场大集把街道、社区、居民、共建单位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彼此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关系也越来越亲密,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下一步,城里社区将继续拓宽便民利民服务渠道,深化拓展志愿服务“项目化、精准化、专业化、常态化、品牌化”建设,做到共驻共建同进步,同心同力促和谐,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多元化、零距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