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子心理健康的“微商量”,长清区这个“六一”礼物很“走心”

本次“微商量”主题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会议共分为5个议程:特约提案委员介绍提案初衷缘由及建议、家长代表谈在孩子教育成长过程中的困惑、问题和建议、班主任代表谈教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举措、心育家育教师代表谈研究发现的问题、目前的举措和对家校社的建议要求以及长清区心育家育中心主任介绍全区现状和今后努力方向目标。

本次“微商量”由长清区政协办公室主任王玉法主持。

归德街道涵轲尔机械有限公司经理韩春凤作为特约提案委员,分享了此次提案初衷缘由及建议。
韩春凤表示,有研究分析,心理问题的高发区在青春期,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各种失控,自杀行为时有发生,焦虑、抑郁问题时时存在。 据大数据调查对检出率分析,结果显示小学阶段抑郁为一成左右,其中重度抑郁为1.9%-3.3%,初中阶段抑郁为三成左右,其中重度抑郁为2.6%-8.6%。高中阶段抑郁接近四成,其中重度抑郁有10.9%-12.6%。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高度重视,设立心理课、心理老师很有必要。 家长代表讲述了孩子教育成长过程中的困惑。 文昌中心小学董梅是一名高三学生的家长,在分享中她感慨,孩子的学习动机与自己目标要求不一致。

孩子进入高中,家长更关注的是他们的学习。这个时期的他们心理、生理发展接近成熟,个体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有了显著增长,他们的认知发展已接近成人的水平。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对所要上的大学也有自己的目标,但是对待学习的认识与态度却不够积极,学习内部动机不强,这样形成了自相矛盾的现象。作为家长也能够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和精神支持,亲子关系也还不错,但是孩子对学习的主动性影响仍然不大,“我要学”的效果不明显,大道理都懂,行动没有。这个时期的家长小心翼翼,不敢说太多。
建议教育部门给家长提供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方法和孩子心理教育方面的讲座。

家长代表王红莉表示要想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关键,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有效沟通则是这个关键中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做家长的要掌握有效的沟通技术。现在的情况是理论有了,但落地却有些困难,不知道如何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所以,希望区教体局或者学校的家长学校能够定期举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操作性强的跟进式、技巧性培训,帮助我们家长掌握科学、有效的与孩子沟通的技术,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拥有良好、和睦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
作为一名初二学生的家长,贾祯兰分享道,平时也会经常听一些心理讲座,但是每次讲座时间有点长,120分钟左右。想关注的问题是其中的某一个,要等到那个地方才能观看。为此建议能否把讲座分成微讲座,10到15分钟以内,关注一个家庭教育问题?而且这个教育问题做成序列化,可以多次观看,持续得到指导。

家长们提出的问题,让不少现场参与“商量”的嘉宾的直呼有同感。随后,班主任代表也分享了他们教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举措。
长清区石麟小学 王英 长清区石麟小学班主任王英分享,通过家长的反馈得知,学生在家里和在校表现存在着两面性,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学校教给学生的是社会规范,而家是给予爱与支持的港湾。怎样建立起和洽的家校关系,最终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为此,学校做了很多尝试。

(一)从“心”开始,家庭、学校、孩子三方都用“心”成长
学校通过打造多种学习空间,挖掘更多课程资源,构建指向全人培养目标的“和悦立人”课程体系,通过开展家庭、社区、社区联盟等实践活动课程,引导家长重视学生心灵的成长,提高指导亲子活动的能力。 (二)回归课堂,从“心”找到真相 作为学校,以校为本,以双课(课程建设、推送微课和指导课)开设为主要形式,成为家庭教育新时代研究的主要课题,第一“课”是构建家庭教育课程体系,第二“课”是开设家长指导课。 构建起面向全体家长的课程体系,通过引领家长探索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共同生活”,互动、共识,接纳、关注,触碰、唤醒,鼓励家长提升陪伴质量,营造“美好时光”。 (三)共生共荣,以“同心”带动“同行” 学校三级家委会一直坚持按照家委会章程开展工作,家长学校、家长大讲堂、家长开放日、家长沙龙等形式为家长交流提供了舞台,家长之间的影响是真实的,真切的,能互相借鉴和共融。

(四)校本变家本,“情本”才是根本
家庭是学校服务的具体对象,随着教育的发展,对服务对象的精准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学校主要从精细化家访激发自我觉知、家庭教育前置个体促优,在这两方面入手、着力。 (五)双育合一,让“心”一起向未来 心育和家育从来是不可分割的,我们线下分级部的家长成长大讲堂,结合当前家庭教育现状和热点话题,深层次、多维度挖掘家庭教育痛点,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帮助家长根据孩子身心成长规律科学育儿,走出家庭教育误区,最终实现家庭关系的优化与家长的自我成长。 孝里初级中学 孟健 孝里初级中学的班主任孟健,针对学校留守儿童较多,家长忙于生计,缺少与孩子的沟通。而且家长在跟班主任沟通中,有隐瞒孩子在家不良表现,不能让老师在教育学生时,立体的了解学生心理等情况。

为此,学校积极构建有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形成“宣传一个主题、关注两个群体、加强三道防线”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所谓宣传一个主题:普及积极心理学知识;关注两个群体:教师、家长成人群体和少年群体;加强三道心理预防防线:1.开展积极心理学讲课、讲座等团辅活动。2.加强班主任团队对特殊学生预防工作:摸排每个班里的特殊学生,做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早发现,早预防。3.开设学校心理热线,或者让有求助意愿的学生,走学校心语室,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帮扶工作。
长清中学 郝兆鹏 长清中学心理咨询师、高二年级副主任郝兆鹏,分享道高中阶段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因为忌讳别人的看法,不敢找心理老师辅。

学生的心理困惑或者一般性心理问题,如果能及时地进行心理辅导,基本上都可以得到解决,但是如果延误了最佳时机,后期辅导的难度会增加,对学生的伤害也会加大。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录制视频,传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应对日常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心理困惑和一般性心理问题,必要时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 对于家长,学校会指导班主任与他们进行沟通,普及相关知识,引导家长正确对待,争取家校合作,积极配合医院治疗,同时我们也跟进心理辅导,给学生更大的支持和帮助。 除此之外,学校还会开展针对全校班主任的心理危机干预讲座,简单心理问题的识别与疏导方法、技巧的培训,让班主任能在第一时间觉察、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和支持。

学校心育家育教师代表分享研究发现的问题、目前的举措和对家校社的建议要求。
崮云湖幼儿园 梁庆霞 崮云湖幼儿园的心育老师梁庆霞分享,童年的根基就在3-6岁,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足为重要。

针对幼儿耐挫能力差、“隔辈亲”的现象明显等问题,幼儿园采取以下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创设温馨的园所环境,精心设计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消除心理的不安全感。 2、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耐挫能力和交往能力,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会克服困难、增强意志,学会交往,懂得规则意识;在生活中提供机会,给予鼓励,增强幼儿自信心和责任感。 3、多次组织了街道各学段的心理教师集体教研,开展线上家长课堂,针对其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心理课程贯穿于一日生活当中,教师每周进行一节心理健康主题活动。 4、充分挖掘大学城资源,重视专家引领,传递积极心理,并邀请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副主任董会芹等专家进行讲座与指导,提高教师心理健康专业能力。 长清区乐天小学 李冬华 济南市长清区乐天小学心育老师李冬华面对学校生源复杂,家长受教育程度更是参差不齐,家长极度缺少教育孩子知识和方法的背景,分享了学校的一系列做法。学校一方面加强基础建设,建有220平米“童乐”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一方面加强师资建设。充分挖掘大学城资源,成为了山师心理学院、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济南大学心理学院的学生实践基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重点融合学校五项工作“与学校文化、德育活动、学校课程、家庭教育、教师成长”相融合。以少先队活动为平台,开展做最好的自己、一粒种子成长记等育心活动;以课程建设为主阵地,建设心育课堂(学校3—6年级隔周一节心理课),在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的协助下,开展儿童品格研究,建设校本课程《儿童品格教育》,借助绘本探索《绘本心理课程》。
长清一中 张国英 长清一中心育老师张国英从高中生心理问题角度进行发言。

高中生正处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加速期和过渡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他们面临着种种心理危机,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学期初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筛查,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结合具体情况对级部、班主任、家长进行指导,对需要的学生开展心理访谈并持续跟进辅导。 2.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心理课,录制系列心理微课,每周一给全校学生播放。提升学生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应对挫折、时间精力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心理韧性。 3.设计出版生涯心理导报《心海导航》,传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来应对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和生涯发展难题,普及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心理困惑和一般性心理问题,必要时寻求心理老师帮助。 4.对高一学生进行适应性讲座,高三年级进行考前减压讲座,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入学适应和考前焦虑问题。
随后,到访的嘉宾领导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观念,分享自己的经验。







长清区心育家育中心主任曹志荣介绍全区现状和今后努力方向目标。

曹志荣介绍,近几年长清区正在进行农村城镇化进程,大批农民走进县城安家落户,农民子弟转入区直中小学;还有部分农民夫妇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从农村学校转入区直学校的学生能否很快融入新的学习环境?留守学生因亲情缺失而导致的心理问题怎么解决?隔代教育跟不上等这些问题给学校领导和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为此,长清区教体局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中小学均配置了心理辅导室和专兼职心理教师,按要求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题班会心理化),每学期8次,每所学校都设立了家长学校。2021年8月教体局创新工作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心理教育研究中心”和“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把心理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发展,并提出了“心康家和育新人”的理念。“心康家和育新人”的最终目的还是“立德树人”。 心育家育中心立足全区,根据区域特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13418”体系建设。“13418”即一个中心、三项措施、四大主题、十八条路径。 从区域实际情况出发,长清区实施了分主题、分系列的“自选+自主+开发+推送”的课程研究体系,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打造“一团一风景,一校一特色”的心育家育品牌,开创了区域内百花齐放,多元发展的良好局面。

长清区政协副主席,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少辉在讲话中强调,今天的会议会促进全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更上一个台阶,也是工作突破的新起点。 他提出了3点建议,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孩子成长全过程,要从点滴入手,让孩子保持积极的精神动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同时,心理健康要与德育结合,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第二点是要找准存在的普遍问题。首先全体老师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心理问题并不是个例要面向所有学生。另外,他还强调了教师的心理问题要得到重视。 第三点是进一步强化措施。首先要强化责任意识,校长、班级、家长的责任都要强调。还要提高工作针对性,把心理教育做精做细,同时教师队伍要进一步加强、工作机制要加强、工作合力再强化。 搭“商量”平台,促长清教育发展。相信通过本次座谈的成功举行,能够既快又好地促进长清心理健康发展。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各位委员的大力支持下,相信长清娃的美好未来更加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