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志联蹚进深水区
引领新风尚,建设美德之城。近年来,莱芜区涌现出了房公训、韩金来、亓飞、吴勇、吕新景等一批非常有影响力的道德典型人物,他们长期从事志愿服务事业,一心奉献社会,事迹感人、风采动人,传播了关爱、友善的社会正能量,成为了我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靓丽名片。目前,全区共注册实名志愿者159540名,注册志愿服务团队747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4718个,录入志愿服务时长共计473356.5小时,注册人数占全区总人口数超过15%。为激励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建立文明实践道德银行,群众通过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获取银行积分,积分累积一定程度后实现物质回馈。通过此举,引导群众行文明之举、办文明之事、树文明新风,不断激发深化拓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
服务新时代,建设法治之城。志愿服务为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渠道,已经成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在脱贫攻坚战场、乡村振兴现场、疫情防控一线中,无数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更是坚守使命、坚守责任。我们将志愿服务与文明实践、乡村文化振兴有机融合,牢记初心使命、锐意改革创新,精准百姓急难愁盼,坚持精准化建设、项目化推进、特色化开展、制度化激励,努力调动全区逾16万名注册志愿者的积极性,将各类公共服务资源以志愿服务的形式整合在基层、下沉在基层、互动在基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入开展。着力推进“大碗茶驿站”建设,由乡村转向城市社区,并根据城乡群众的有效需求,确定志愿服务清单,充分发挥志愿者贴近基层、反映诉求、服务百姓、化解矛盾的优势,组织开展养老助残、纠纷调解、扶贫济弱、平安建设、心理疏导等各类志愿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形成供需相匹配的良性互动,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惠及老百姓,建设公益之城。近年来,志愿服务联合会积极服务于全区重点工作,抗疫有我、救援有我、创城有我、关爱有我。突出志愿服务重点,围绕“五为”(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人群、为社会公共需要)开展高质量、精准化、心贴心的志愿服务,先后开展近百次志愿服务活动。2021年全年走访孤困儿童300余人,建立了289人的全区适龄困境儿童数据库,建成100家“希望小屋”,促成100对“一对一”帮扶对,为困境儿童带去希望。为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着力打造“大碗茶驿站”“百姓春晚”“三九孝老日”等15个志愿服务项目,62个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在实践中让志愿服务成为民生热词。今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近200名志愿者挺身而出、逆行而上,开展核酸检测点执勤信息登入、集中隔离点设施布置、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等服务,使广大群众人人知晓,户户明白,消除群众疫情恐惧心理。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揪心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王宁 郝昱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