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莱芜区“五为”巧破题 志愿服务铺就文明底色
用坚实的志愿服务力量织牢上下联动的纽带。历年来,莱芜区积极贯彻上级部署要求,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开展系列活动,在每一位志愿者的同心协力、无私奉献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今年,莱芜区一以贯之地筹谋策划,用志愿服务力量的空前聚合之势营造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一是“引导者”谋定后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志愿服务联合会积极发挥统筹、指导、联合的作用,在纪念日前夕隆重举办了莱芜区2022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启动仪式暨“美德莱芜”先进典型表扬会,以闪光的荣耀给予奔赴在一线的志愿者们精神的褒奖,在升华他们的获得感、荣誉感的同时,号召各志愿者为接下来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凝聚同心力量。二是“传接者”积极响应。作为联系志愿服务联合会和志愿者的“枢纽”,各志愿服务组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志愿服务联合会的统一指导下,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既有效保证了志愿服务活动主题设定契合时代的发展、人民的所需,又保证了志愿服务活动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三是“践行者”敢于冲锋。“党员+群众”“固定+流动”“专业+社会”16万人的志愿服务“朋友圈”第一时间吹响志愿者集结号,各志愿者闻令而动,迅速、广泛投入到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以平实、无声的行动助推雷锋精神的代代传承、涓涓入心。
用充实的志愿服务内容不断提升民生的温度。志愿服务的落脚点就是百姓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基于此,莱芜区在“五为”主题上进行破题,将以往的“莱”字系列志愿服务内容进行纵横延伸,由以往的10大项49个活动拓展至16大项67个活动,不断用志愿服务质感的提升来凸显民生的温度。一是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理论宣讲、诚信教育、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推出“莱宣讲”“莱普法”“莱创城”等16个项目,让先进理论、前沿政策在潜移默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入脑走心,落地生根。二是紧扣民生治理重点。充分发挥志愿者贴近基层、反映诉求、服务百姓、化解矛盾的优势,组织开展以养老助残、纠纷调解、扶贫济弱、平安建设、心理疏导为内容的“莱关爱”“莱支教”等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需求。三是紧扣精神心灵的慰藉与交流。以文化惠民、运动健身、全民阅读等为切入点,设计“莱学习强国吧”“莱看戏”“莱读书”等更多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让群众在参与中得实惠,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近期,莱芜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文艺社科云讲堂”在新莱芜APP上线,引发了群众的共鸣,上线当日观看人数即实现了4.7万人次的突破。
用扎实的志愿服务效能绘就标注幸福的刻度。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莱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志愿服务联合会以队伍效能、制度效能和行动效能筑牢“实”的根基。一是队伍效能“专”而实。为保证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志愿服务联合会按照项目内容把好志愿者的“招募关”,坚持因事找人、人随事走,使志愿者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推动志愿服务更加称心。二是制度效能“严”而实。突破陈旧模式、固有模式,不断在完善制度机制激发活力上走深走实。完善志愿服务管理机制,加大志愿服务组织培育扶持力度。探索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等回馈激励制度,激发志愿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深入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创新项目活动形式,推动志愿服务走心更走“新”。三是行动效能“精”而实。自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全区上下呈现志愿服务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生动局面,雷锋精神宣讲、健康义诊、清洁家园、敬老爱老、走访慰问、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精准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因此成色更足。据不完全统计,3月份全区400余支志愿服务队3000余名志愿者广泛参与,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王宁 郝昱硕 兰传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