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有家只开在清晨的爱心粥屋 免费提供早餐6万余份

2021-01-08 16:34:00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
  凌晨5时许,天还没亮,少有人影的威海街头只有寒风呼啸。这几日,山东省威海市又要降雪降温了,市民大多在家中享受暖气带来的温暖。此时,清扫街道的环卫工早已上街,开始了一天的忙活,还有另一群爱心人,早起熬粥做饭,为的是让有需要的人吃上热气腾腾的爱心早餐。他们,便是活跃在爱心粥屋里的志愿者。5日凌晨,记者来到位于经区海峰路的爱心粥屋,见证了他们的爱心付出和辛勤劳作。

  忙活一个多小时 爱心早餐做好了

  1月5日凌晨,记者赶到威海市经区海峰路爱心粥屋时,这里已经灯火明亮,热气腾腾了。这是一家为环卫工人、孤寡老人和有需要的人提供免费早餐的粥屋,所有的粥水和炒菜都免费提供。

  当日凌晨5时许,爱心粥屋负责人马俊强和其他3位志愿者就来到位于经区海峰路的爱心粥屋,开始了当天的早餐准备。

  在现场,马俊强麻利地淘洗好白米、黄米,将爱心米粥煮上。志愿者王德和金玉芹夫妻俩很快处理好近40斤蔬菜。趁着煮粥的空闲时间,马俊强又接过处理后的菜上板切好。切好的菜则传到另一个志愿者于友谊手上,由他炒制……厨房的工作看起来非常繁琐,但几个人配合十分默契。

  转眼间,4位志愿者已经在厨房里忙活了一个多小时了。他们顾不得擦一把脸上的汗,就忙着将热气腾腾的粥、菜和馒头摆好,等着“客人”们登门了。

  环卫工领爱心餐 也自觉捐米捐钱

  当日6时20分左右,如约而至的环卫工人来到门口,自觉有序地排起了长队。大家一边互相打着招呼,一边熟络地签到、排队打饭。两个热馒头、一碗热粥、一碗热菜被大家装进餐盒带走。

  “只喝粥怕大家吃不饱,早上蒸馒头时间又不够,所以馒头都是定好的早上送来。”马俊强说,粥和菜也是换着花样给大家做。

  高凤芹和老伴都是普通环卫工人,一人负责海峰北路段清扫工作,一人负责更远一些的路段。“我和老伴已经在这里吃了两年多了,和大家很熟了。很感谢志愿者每天早起,让我们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高凤芹说,在来爱心粥屋吃早餐之前,他和老伴儿多是吃面包或冷了的自带饭菜,现在每天热粥热菜下肚,感觉特幸福。

  见记者在采访高凤芹,一旁的马俊强告诉记者,高凤芹有时也为爱心粥屋捐钱捐粮。“从去年开始,高大姐见我们辛苦,有时也自掏腰包往店里送米送钱。”马俊强说,有不少人像高凤芹老两口一样将爱回馈给他们,让他们同样感觉到了温暖,这也成为他们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爱在粥屋里 志愿精神传

  “之前,环卫工是在爱心粥屋内吃早餐,我们提供碗筷。新冠疫情发生后,为了安全卫生,现在都是打饭带走。”马俊强告诉记者,自2017年年底开业至今,参与爱心粥屋志愿服务的已达7000多人次,已为60000余人次提供过爱心早餐。

  据悉,2017年11月,这家免费爱心粥屋开启,如果不是特别留意的话,很少有人能注意到它,因为它白天总是关着门,只有清晨才“营业”,可对于附近的环卫工人和孤寡老人来说,这个粥屋就像自家一样熟悉。

  “我家住在爱心粥屋附近,一开始,很奇怪这里白天总关着门,后来有一天清晨来看看,把自己和妻子都‘看’成了志愿者,这一干也是大半年了。”环卫工人走后,志愿者王德一边收拾桌椅,一边笑着说。

  负责炒菜的于友谊算是粥屋的“元老级”志愿者了。他自己开有一家养生店,早上来粥屋做完饭菜,还要赶去自己的店里工作,但他觉得能为大家做点事很有意义,也很开心。

  据了解,散落在市区各处的爱心粥屋营业至今,已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和爱心企业的关注和喜爱,大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或是捐款或是送米、面、油、菜、调味料等物品,或是做志愿者,让爱心志愿精神和粥香一样,在这个充满爱的城市里香飘四方,爱心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