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历下】志愿服务“一站到底” 甸柳新村街道党员管家班把社区当“家”管起来

2020-12-04 10:10:27   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作者:
  甸柳新村街道第三社区成立于1984年,社区面积0.09平方公里,共有35座居民楼,居民1630户,总人口5077人。作为一个典型的开放式老旧小区,第三社区为更好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初步形成了“党员管家班”,使广大党员争当先锋有舞台,志愿服务有载体,发挥作用有抓手,把社区当“家”管起来。

  凝心聚力 建强团队立规范

  文体、宣传、调解......为了更好的服务社区居民,社区建立起6支不同职能“管家队”组成的党员管家班。依据个人特长,在原有的志愿者队伍中选拔队长,在其他党员志愿者中设置“轮值队长”,引导志愿者轮流上岗,辅助队长工作。这有效强化了志愿者的参与感与责任意识。

  有系统有组织是第三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社区通过建立“党员管家班”成员登记备案、行为规范、网格职责、公开承诺等制度,明确志愿服务的范围、内容和方式,规范服务行为。种种制度性的举措提升了社区志愿服务的效率,更让规范成为与其他服务队伍区别的显著亮点。

  “有规范才有动力,有制度才是对居民负责。”第三社区主任焦洁表示,管家班志愿服务队伍是社区党员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大家主动提出完善规章制度。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逐渐完善和规范。

  精准发力 分类服务专业化

  根据志愿者特长和群众需求, 社区对志愿者们进行登记、编号、管理,分为文体、环境、治安、调解、帮扶、宣传6支管家队。社区结合各支队伍专业特长,围绕“社区所需、居民所盼、党员所能”,开展了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搭建起为民服务的“连心桥”。

  “文体管家队”挖掘社区文艺能人,创建群众性文艺团队8个,吸引参与群众500余人,通过日常文体活动、节假日举办活动等方式,丰富居民群众文娱生活。大家在主动参与平等交流中获得教育,在互动中产生共鸣。“环境管家队”吸纳了各楼院组长、网格员、热心居民,负责社区环境整治。辖区里每一处令人舒心的景处,都离不开他们的细致工作。同时,这支队伍在“创城”中更是发挥了生力军作用。

  “帮扶管家队”与社区困难群众结成15个帮扶对子,累计捐款捐物50000余元,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难题。落到实处的每一项款物,都是他们努力的成果。“宣传管家队”紧抓社区重点工作,通过创作宣传快板书、张贴相关提示标语,营造良好氛围。

  “治安管家队”在社区主要干道、居民小区、沿街商铺等重点区域和公共场所进行治安巡逻,排查安全隐患。“调解管家队”在社区协商中当起“和事佬”,调解矛盾纠纷,促进邻里和谐。

  据了解,自服务队伍成立以来,开展集中服务活动70多次,志愿服务时间达2000多小时,服务群众累计3000余人次。

  齐心戮力 “一聚一引”搭平台

  聚,就是发挥带头作用,通过“老带新”、“志愿服务伴你行”、“先锋论坛”等活动,选拔觉悟高、有特长的志愿模范,组建为“党员管家班”核心骨干。目前,党员管家班共有40岁以下党员26名,汇聚、带动新注册群众志愿者300余人。

  引,则是发挥年轻志愿者的行业优势,由他们引入外部资源,合力提升服务,社区现已引进“向阳话开”心理咨询站、星光维修志愿队等服务居民群众的有效载体。如今,甸柳街道第三社区成立志愿服务队32支,服务辖区居民群众5000余人,“有困难找党员,有时间做志愿”已成为居民群众的共识,社区逐渐构建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幸福体系。

  聚来活力,引来动力。一聚一引中,社区的志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平台不断扩大。大大小小的志愿活动,让管家班的服务队伍越来越大。从文体活动到志愿服务,从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从参与者到管理者,主人翁意识已深入人心。人人参与,人人建设,管家班正以活力的氛围、踏实的服务,用心诠释着“管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