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在章丘】弘扬传统文化 倡导文明新风

2020-06-09 09:43:51   来源:章丘文明办   作者:
  优秀传统文化是浸润在国家和民族灵魂深处的印记,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思想精华将有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升文化自信。近日,章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儒学文化促进会基地功能,为群众开设专项文化课堂,引导居民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用优秀文化滋润着人们的心灵,让文明新风吹遍章丘大地。

  学书法、练毛笔 国学诵读响起来

  “单希德小朋友,你这‘闹’字写得不孬,但‘春’字还得练,撇一定要足够长,捺的这笔同样足够得长,这是为了下面的日做铺垫……5月30日,在章丘区文祖街道三德范村的儒学讲堂,一场书法课即将收尾,教室内散发着阵阵油墨香,63岁老师张烈贵正给单希德小朋友指点笔画。台下,二十多个孩子正在练习毛笔字,他们当中最小的只有七岁,最大的十五六岁,都是来自三德范村和周边村的孩子。单希德今年10岁,在三德范小学上五年级,父亲开挖掘机,在工地上班,不经常回家,母亲平时也要打些零工,很少有时间陪他。

  为让父母们不再发愁,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儒学讲堂内开设周末“书法课堂”,由该村退休村民张烈贵免费教孩子们练毛笔字。课堂一确定下来,村民就纷纷把孩子送来学习,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如今,单希德的书法大有长进,已过三级考试,明年他争取过四级。不仅如此,学习成绩也提升到了班级前十名。

  像单希德这样的孩子,在三德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书法课堂”里有22个,他们的父母要么在城里打工,要么自己做些小生意,很少有时间陪孩子、辅导孩子功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成立,让他们能够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周末。

  与孩子们同样受益的还有三德范村的村民们,他们经常聆听山东大学颜炳罡教授现场讲授的儒学知识。颜教授也早已是该村的常客,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着“仁”、“义”、“礼”、“智”、“信”,周围村庄的群众也都抢着来听他的讲座。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村民都争着当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市民等,村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不断得以提升。

  讲家风传家训 传统文化入民心

  “‘夫妇和而后家道成’,每个人回到自己家庭的位置,妻子学会欣赏丈夫,‘助夫成德’,丈夫学会包容,理解妻子,‘领妻成道’。”6月3日,山东省儒学发展促进会特聘讲师孙燕在给圣井街道南栗园父老乡亲讲解中,结合身边的实际案例,为村民讲解夫妻关系和谐的关键。系列文化主题课《家和万事兴》,用传统文化,让古圣先贤的智慧,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经营幸福,孙老师的授课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儒学讲堂进村居活动自5月4日开展以来,先后走进龙山街道权北村、李官村,圣井街道南栗园村,白云湖街道张家林村,相公庄袁家村、桑园村等村(居),围绕围绕家风系列主题,从孝道传承、家和万事兴等方面进行阐述和讲解。

  现场群众纷纷表示,听课后触动很大,老师通过一个个事例进行剖析,明白了很多道理,尤其在孝顺父母方面更应该从当下做起。

  以文化人, 成风化俗,章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始终坚持将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作为其建设的着力点,让传统美德内化为每 一个章丘人的精神追求、生活习惯、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