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莱芜】济南市莱芜区趟出文明实践新路子
济南市莱芜区本着“文明实践,党建引领”宗旨,着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上连党心、下连民心、共筑同心”的百姓之家,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抓实党建引领,立足实用有效、找准参与主体,创新开展“六进家”趟出了一条“模式新颖、覆盖面广、群众认可”的新路子,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党的关怀,身有所栖、心有所系。
“六进家”——只有统筹调度全区各方资源,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关怀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莱芜区创新开展的“六进家”活动即“思想进家,家家信”“道德进家,家家和”“文化进家,家家乐”“政策进家,家家暖”“法律进家,家家安”“科技进家,家家富”,动员全区上下的各方面资源,从科教文卫战线到宣传文化系统,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基层党建到经济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触角无处不在。
资源整合的效果立竿见影,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莱芜区各文明实践站有效有序开展值班值守、公众教育、便民服务等工作。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开展了“疫情防控,志愿有我”、莱芜战“疫”等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截至3月份,全区广大志愿者累计捐献资金达523万元,捐献物资折合人民币78万元,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成为全区防控疫情的一支重要有生力量。
“俺村的书记比儿强”——抓实党建引领,围绕乡村振兴,文明实践才能结出最甜的果实
在口镇下水河村,一位90岁的老大娘发自肺腑地说:“看看俺现在住的这条件,原先真是想都不敢想,俺这书记比儿强!”一句简短的话,反映的是莱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背后的两个关键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文明实践,党建引领。莱芜区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区委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分中心主任,各村(居)党组织书记担任实践站站长,三级架构明确,实现各级书记带头抓谋划,定方案、定措施,定项目。同时,为进一步压实党建责任,密切党群关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莱芜区还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经济发展、基层治理各个领域,今年,全区探索实施党组织“六级联动”网格化包挂联系,实施区委—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党(村民)小组—党员—群众“六级联动”工作机制,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延伸到经济发展、基层治理各个领域与文明实践紧密结合。
家庭档案、党员积分——只有从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才能让文明实践浸润人心
新时代文明实践,应该坚持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原则,只有贴近生活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参能合理引导群众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与眼前需求结合起来,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杨庄镇西李家庄村率先在全镇探索建立《家庭档案》,里面记录每户村民基本信息,还详细制定了文明家庭的正确行为规范,包括“环卫一体化”,“精神文明”“基本农田宅基地保护”“集体财产保护”等几大管理模块,并实行考核积分化,每月组织家庭档案评定小组对全村逐户评定得分,每户的积分与年底村集体红利挂钩,并对各户违反正能量的事记录在案,通过实行家庭档案积分管理,西李家庄村村容整洁了、邻里和谐了,“三堆”现象彻底清除,村里村外没有焚烧秸秆现象;家家争做“出彩人家”,先后评出102户;全村顺利拆除违建15处,三资清理工作顺利完成,村民主动上缴欠村集体款4万多元,村民与集体的各类经济合同陆续完善。
“宁肯少挣钱,也要多锻炼”——群众是文明实践的主体,变“看客”成“主角”,才能让文明实践成为群众自觉行动
“平时光跟着手机上的视频学,很多地方都不会,今天村里请来了专业老师,可得好好学,宁肯少挣钱,我也得来锻炼。”古城村出了名的“火烧西施”孙秀娟笑着说。
文明实践,群众才是真正的主体。莱芜区各级各单位坚持“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原则,将活动重心下移充分发挥了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作用。羊里镇党委把“大碗茶驿站”设在了羊里大集核心地段,为来往的群众提供免费的热水凉茶,还有电瓶车充电、手机充电、报纸书刊阅读等便民服务;在牛泉镇,文明实践大讲堂把农作物种植管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讲思想,授技术,强素质,增文明;在凤城街道,东升社区充分利用楼梯空间建设传习朗读角、广泛采纳群众意见开展传习微心愿、发动群众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传习微心语活动、征求群众意见搞建设开展传习微公约活动、利用社区宣传栏开展居民微事迹宣传,凝聚微力量,让小人物发挥大能量,让小善行汇聚好风尚……一系列常态化、本土化、特色化的项目将文明实践融入到了百姓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