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家来荣传经送宝,开出具体“药方

2019-06-12 18:41:54   来源:文明荣成   作者: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家来荣传经送宝,开出具体“药方”

 

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荣成市着力于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所)打造成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精神家园和红色殿堂,研发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组建市镇村三级和30支专家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按照“专家团队精准服务、城区专业团队下沉服务、镇村团队自我服务”的思路,以云平台为载体,以项目化为引领,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精心设计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活动项目,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项目库,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建设,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

6月5日至6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研究中心副主任谭建光到我市考察指导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并作专题报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洪霞参加报告会并发表讲话。市政协副主席张新颖,三区及市直各部门、单位分管负责人,各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村(社区)及各志愿服务组织相关负责人到场参会。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家来荣传经送宝,开出具体“药方”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家来荣传经送宝,开出具体“药方”

 

谭建光教授是我国知名的志愿服务工作专家,常年从事志愿服务与青年发展领域研究。

报告会上,谭建光作了题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策划与实施》的专题讲座,报告深入浅出,运用大量的实例详细阐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策划的背景、“四维功能”和“九字真经”方式方法等内容,并结合自身经验和各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的先进做法,对我市志愿服务项目策划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讲座内容丰富、透彻实在、通俗易懂。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家来荣传经送宝,开出具体“药方”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家来荣传经送宝,开出具体“药方”

 

李洪霞在主持报告会上提出,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将于8月结束,届时将在原有试点村(社区)基础上,稳步推进,全面铺开。各镇街要抓好阵地建设,严格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制度、有活动、有展示、有资料“六有”标准,策划好、建设好文明实践分中心、所(站)。要结合上级指示和会议精神,立足实际,做好下阶段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部署,不搞“大呼隆”,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域覆盖。各部门专家团队要多思考、勤动脑、备好课,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李洪霞要求,各文明单位要与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结对”,充分调动青年干部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主动策划基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推动文明实践资源共享、互帮互促。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开展“烟头不落地 荣成更精致”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一方面结合“精致城市”建设、“四清三化两改”行动,积极组织开展清理烟头、文明劝导等行动,另一方面要身体力行落实好“烟头不落地”要求,从自身做起,让该活动成为我市“文明形象再提升”的过程。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家来荣传经送宝,开出具体“药方”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家来荣传经送宝,开出具体“药方”

 

 

会前,谭建光先后到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崖头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夏庄镇甲夼马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地实地考察了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并展开座谈交流。谭建光与各志愿服务组织相关负责人亲切交流,了解志愿服务内容和活动开展情况,详细解答了各志愿服务组织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家来荣传经送宝,开出具体“药方”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家来荣传经送宝,开出具体“药方”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家来荣传经送宝,开出具体“药方”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家来荣传经送宝,开出具体“药方”

 

编后:谭建光在荣成实地考察各新时代文明实践实践所后,发了2条朋友圈与大家分享荣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工作(所述内容经过记者整理):

“在荣成市文明光影志愿服务团的摄影作品中,这张照片最打动我,转发给大家分享。这是志愿者探望群众后离开的时候,大伯撑伞相送的图景。老人家热情和开心的笑容让人久久难忘。我今天上午给全市宣传干部和志愿者骨干讲课的时候,各地的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可以相互借鉴,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案例,吸收之后就推进本地的创新特色。“好、精、美”永远是人们的追求,也是志愿服务魅力所在。”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家来荣传经送宝,开出具体“药方”

《雨中挥别》 王洪大 摄

“荣成市是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所有的法人和自然人都经过信息采集进入信用系统,也将信用建设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相结合。我到几个村都听到干部、群众、志愿者说服务积分很好,大家非常热情和参与。这就给我们启示,到了乡村社区,需要用“发现的眼光、善意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去看干部群众的探索和变化,并且思考如何引导专业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