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司法局:打造三级服务体系整合三个宣传阵地 服务五个重点领域

2019-07-24 17:03:40   来源:市中区文明办   作者:

  7月23日上午,济南市市中区召开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会议,会上市中区司法局新时代文明实践法律志愿服务队以打造三级服务体系整合三个宣传阵地服务五个重点领域为题做工作汇报。

  据了解,市中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来,区司法局党组高度重视,迅速制定活动方案,组建了区司法局新时代文明实践法律志愿服务队伍,结合司法行政职能,有组织、有计划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法律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整合资源,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法律志愿服务三级体系

  我局整合现有法律服务资源,进一步增容赋能、拓面提质,打造了1个志愿总队、17个志愿分队和191个志愿小队组成的法律志愿服务三级体系。志愿总队设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由局领导负总责,主要负责志愿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志愿分队设在17个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发挥承上启下作用,推动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法律服务活动;志愿小队设在191个村(居)司法行政工作室,结合任务特点和当地群众需求,配合开展基层法律服务活动。

  二、注重宣传,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法律志愿服务三个阵地

  一是维护利用好民法主题广场、舜玉公园、玉兴路、七里山法治主题公园等法治宣传阵地,使之成为开展志愿活动的重要场所;二是发挥济南电台《以案说法》栏目、济南电视台《有话好好说》栏目等电台电视台阵地作用,聚焦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美丽泉城建设过程中的法律问题,以丰富活跃的形式予以宣传、咨询、援助和解答,有效扩大了推动法律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三是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网络阵地,被国家、省、市级网络媒体采用110余篇,法治市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推送法律资讯160余条,扩大了法治宣传效果,形成了立体化、全方位、多媒体的“传统阵地+媒体+网络”的法治宣传体系。

  三、围绕中心,突出新时代文明实践法律志愿服务五个领域

  (一)“中心工作”秀出文明实践“硬功夫”

  金鸡岭片区综合整治工作中,积极组织法学专家论证会,邀请山东大学肖金明教授、济南大学袁曙光教授、省行政学院孙黎海教授等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评估,随后,多个专业律师志愿者团队跟进提供全天候法律支持,共出具法律意见书20余份,为重大行政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

  这是法律服务志愿者的一个缩影。在济南市军粮供应站土地历史遗留问题、三联阳光舜城遗留问题、京沪高铁井家沟村安置房建设、除尘设备厂棚改项目、王官庄片区机床一厂改造等一系列拆违拆临、征地拆迁、棚改旧改等中心工作中,志愿者提供法律支持、宣传法律知识、疏导群众情绪、排查调解矛、指导群众维权;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志愿队针对基础设施改造、特色产业培育、绿色循环发展、生态治理等项目引入第三方专业风险评估,实施法律体检,助力产业项目健康发展、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二)“普法大讲堂”传出文明实践“好声音”

  在法律志愿服务队及教师和学生代表近600百余人的热烈的掌声中,首场“法治进校园”拉开了序幕。新时代文明实践法律志愿服务队紧扣“防范校园欺凌”主题,对在校师生学法、守法、用法给予了悉心的指导。

  新时代文明实践法律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号召,先后深入全区街道、学校、社区、村居、单位、企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山东齐邦律师志愿者向杆石桥街道广大群众宣传普及有关法律法规与知识;山东聚轩律师志愿者为玉绣康乐园的群众带来“温情端午你我粽动员”现场法律服务咨询;山东海那律师志愿者积极参与舜耕街道依法放生及夏季安全宣传活动……仅6月份,志愿队已开展活动14场,服务干部群众900余人次。

  (三)“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展现文明实践“靓身影”

  来自上海的男青年范某,因被告孙某拖欠劳务费12万元,追至济南。法律服务志愿者张俊亭律师主动承办该案。当事人因患病导致语言表达障碍,张律师只能通过书写与其交流。经过不懈努力,双方最终达成和解,范某拿到了久拖未付的欠款,让一个来自外地的重度残疾人感受到了我们法律服务志愿者高尚的品德和精湛的业务水平。

  志愿队成立以来,结合“一村(居)一法律顾问”活动,共向村(居)提供各项法律服务1000余次,其中为群众代写法律文书、提供法律咨询593次,提供重大法律决策意见31次,协助群众办理法律援助事项20件,参与代理案件13件,举办法治讲座86场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92起,成功解决389起。

  (四)“优化营商环境”亮出文明实践“新名片”

  “法律服务进楼宇”工作启动以来,得到法律志愿服务队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志愿队带着《致企业的一封信》深入楼宇企业进行走访、座谈,介绍“法律服务进楼宇”服务内容,拟定服务计划,发现矛盾问题,对发生劳动争议、群体性上访的企业,将法律服务落到援助职工、调处纠纷的实处。

  大观园街道法律志愿服务分队通过走访业户、汇总信息、分析统计,掌握了辖区7栋亿元商务楼宇、450余家楼宇企业目前的法律需求和亟待解决的经济合同、劳资纠纷等矛盾问题,为有针对性的跟进服务提供了依据。

  (五)“法律援助”彰显文明实践“好口碑”

  蒙古国人巴特、甘土拉、丹龙等人因涉嫌盗窃罪被提起公诉。志愿者张作臣律师等人承办该案,对案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最终在被告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悔改表现等方面为被告人做出了有效辩护,得到了法院的轻判,维护了合法权益。

  这一次为蒙古籍人士提供的刑事法律援助,开启了我区为外国人提供刑事法律援助的先例。今年以来,我区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631件,接待群众来访超过1500人次,大量志愿者参与其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法律志愿服务行动逐步推向科学化、制度化、专业化,但也仍存在部分人员缺乏重视,志愿服务“派单”与群众“点单”之间缺乏良好的衔接等问题。我们将进一步统筹法律志愿服务资源,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法律志愿服务活动,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努力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贡献力量。